考试周对于我来说是非常惬意的,比起江苏激烈的高考来说,这简直不值一提。半山腰的太阳不停地打着哈欠,图书馆第四借阅室也是一片氤氲,我懒散地踱到心理学分架,抽出一本书,随意翻看。猛然间“世界脑力锦标赛”、“世界脑力运动的奥利匹克”、“世界记忆大师”、“高智商”……等词语映入我的眼帘,我一直对于自己的智力和记忆力有着高度的自豪感。《赤壁赋》读两遍即能背诵、3分18秒完成政治33道单选题和多选题并且一分不失……在我的同学我已经是一位记忆超人。然而在这本书中,我才知道什么叫记忆的极限:1小时记忆1560位数字、15分钟记忆200多个杂乱无章的抽象图形……
在得知代表中国参加比赛的选手在学生时代成绩不佳、记忆力不好,却仍然经过训练取得了“世界记忆大师”奖时,我的一股好胜心被激发起来——我也要参加比赛,为国争光!
寒假时我就买了一些相关的书进行学习和训练。看着看着我发现,原来我早就接触过这种方法。
我在小学初中就已经开始进行快速阅读、快速记忆等大脑潜能开发的课程训练,也的确达到了一分钟阅读3000多字,理解记忆率90%(同龄人通常是500字/分钟,理解记忆率40%)和一分钟记忆20多个词语等惊人的效果,但我自以为自己是第一名,“不需要用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
中考过后我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我考取了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中。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所学校强手如林,我的分数在阳光班只能排在中游,在年级排约100名。我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必须做点什么。于是,我重新开始了大脑核动力记忆力速读训练。等到期中考试的时候,我在全年级近2000人中考了年级第9名,语文年级第三,地理甚至考了满分,以至于快高考了,地理老师见到我还会非常惋惜地说“唉,你怎么不选地理呢?”(其实那份按规定60分钟做完的卷子我只做了12分钟)分科时,我以高分分到了理化重点班,但暑假前为了考取北大中文系,我又要求转到政史重点班(我在此要解释一下江苏当年奇葩的高考制度,除语数外三门科目外,考生要在政、史、地、理、化、生这六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两门。比如选择物理和地理也是可以的。所以,高考时原则上是不分文理的,数学卷也是大家都一样。但是,一个学期后我才知道像北大、清华、人大这种学校在招生时还是分科的,而且只招收理化和政史两种选科。毕竟物理、化学、生物的学霸可以考到145分以上甚至150,而文科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些一流高校的录取分数高,江苏的数学卷又不分文理,不分开划线,这些学校根本没法招生)。而政史班此时已经学完了两学期的政治历史课,我必须在暑假一个月内补上。我又想起了快速记忆,结果我在每天只学习3小时的情况下背完了4本课本,做完了6本辅导书。开学第一个月月考,我的政史科目比年级第二名高出30分,所有的老师、学生都大吃一惊。有人说“郑才千真是罕见的天才!”有的人说“哪会有这种人存在,他肯定作弊了。”只有我自己知道当别人还在划独木舟的时候,我已经登上了万吨轮!
大脑潜能开发技术在学习上帮了我很多忙,但是当学习顺利时我就忘了它。直到知道了这样一个富于geek色彩的比赛。
脑中的野马跑得累了,我又回到眼前的书上,看了这么多书,根据书中的标准,我属于非常适合参加比赛的人。但是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大赛,哪儿是我想想就能参加的呢?我后悔我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我向上帝祈祷能遇到参赛的机会。
机会来的很快,2008年3月31日,2007年世界脑力锦标赛中国队队员来人民大学宣讲,我迫不及待地报名参加学习。在入营测试和结营测试中我都是满分,老师们对我都很重视,凭着老师们的指导和我巨大的热情,我的水平提升很快,在4月份就随老师一起到北外、中国农大等大学宣讲,老师说我很有参加比赛的潜质,与我交流了很多,我的参赛信心更足了,老师还送了我《唐诗三百首》等书籍。我运用大脑核动力记忆术两小时倒背如流《千字文》、六小时倒背如流《唐诗三百首》。6月,国家队让我做好准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脑力锦标赛。
“小弟,吃点水果?”姐姐走过来。我摁了下秒表的暂停键:“以后我记东西的时候就不要叫我了。”“切,不吃拉倒,我吃。”
这是08年8月的无锡,摄氏30+的高温。一个男生发疯般的对着桌前的扑克牌坐了3个小时,一动不动。然后一声狂笑“我练成啦!”这不是恐怖片,这是我每天训练中的一个很平常的段落。
此前从没有人以如此快的速度参赛(外国选手通常需要3-5年),我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此时我还被选为奥运志愿者,在结束了奥运志愿者工作之后,我赶紧来到姐姐家进行自我训练。只有20天的时间,为了取得最佳的效果。我只好寻找各种方式折腾自己的大脑。由于扑克牌很轻,容易受到气流的影响。所以在训练时,我只好关掉风扇和空调,有时手上的汗水甚至会把扑克牌给弄湿。在桌前坐2、3个小时算是轻松了。在比赛中,一小时扑克项目需要选手记忆1个小时扑克牌的顺序,然后用2小时默写出顺序。此外,为了万无一失,我要求自己在40分钟内写出顺序,30分钟内对完答案,剩下时间进行反思和改进。因为训练时间太短,很多记忆代码都不够熟悉。我就强迫自己晚上睡觉前过一遍才可以睡觉。白天经常要连续读10000个数字或者30副扑克牌的代码。每进步一点就大声对着自己说“我练成啦!”(寝室同学常常打趣我是练成了XX宝典)。天赋、方法可以使得努力的作用得到放大,一小时扑克在训练4次之后已经从11副到18副(100%正确),一小时数字则从800飞跃到了1700(100%正确)。随机词汇甚至能够打破世界纪录。
在短短20天总计约50个小时的训练之后,我的大脑已经脱胎换骨,足以为中国队征战赛场。9月份,我顺利地通过了国家队的最终选拔。10月份,我和其他队员从广东的训练基地飞赴巴林。历时三天的比赛结束之后,10 月26日,在巴林首都麦纳麦,我如愿成为世界记忆大师,托尼.博赞听说我只有19岁后大加赞赏。我成功拿到了最高奖“世界记忆大师”,并刷新世界纪录成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当许多国外选手得知我只有19岁并仅仅集中训练了20天时都惊讶地竖起大拇指“Chinese is very strong!”
而更让我高兴的是,由于全面采用了快速阅读、快速记忆、思维导图等学习技术,虽然因为比赛耽误很多课程,但我在只复习两星期的情况仍然取得了第一名,其中《中国古代文学史》这门有十几万字课件要记忆,被同学称为“前所未有的变态”的科目得了98分,而有史以来的最高分不过98。
为了参加比赛,本专业的学习已经落下不少,而文学一直是我的至爱;在比赛中,我想为亚洲选手在人名头像、随机词汇等项目上实现零的突破,这一想法并没有实现;被浮华的名利侵扰太多对19岁的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好事……我决定——低调隐退。正如《圣经.箴言》18章12节所说“尊荣以前,必有谦卑。”
把心态放平之后,我对于这种思维技术、记忆技术、阅读技术的运用愈加成熟,我的学习也更加轻松。在大学四年一直保持着第一名的成绩,每次都获得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还先后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海航.慈航精英学子奖学金(全国高校仅59人)等。在自己的学习当中我逐渐革新了文字信息的处理技术,这为2010年比赛一鸣惊人打下了基础。其中最成功的一次运用莫过于带队参加首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的经历了。
09年下半年刚开学不久,院学生会副主席死党李洋找到我:“参加人文知识竞赛吧,怎么样?”“为啥,我还有今年的世锦赛呢。”“我知道你不会去的,那个时间和我们考试冲突。而且你不是在技术改革吗?给个面子吧!我办的比赛!”“好吧,我试试!
初赛结果公布,我是全校第二。接下来是学校的决赛,是团体赛。我们明德致知队在决赛中获胜,和亚军四世同堂队以及斯芬克斯队的隋翔宇师兄重组之后组成两支队伍代表人大参赛。直到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很多学校在6月份就接到了比赛通知,暑假中就把比赛推荐书目都看了。我心里面正有点郁闷,队友王强说“没事,我们有记忆大师呢!”“嗯?”大家都朝我看。“是的,”作为队长关键时刻可不能不表态。这次也是个检验我方法的好机会,这么想着我就说“这些书其实也好处理。首先,谁对某方面(书包括有哲学、文学、国学等多方面)特别熟悉的负责那本书。至于诗词,各自承包自己耳熟能详的作品。所有不好背的,没见过的——都归我!”作为队长,我把我的记忆技术毫无保留地与我的队员分享,我们用两周的时间背熟了其他院校背诵三个月的推荐诗词和五本书。然后背四书五经精选、背经典演绎《命若琴弦》的台词、背燕京八景……我的文字处理技术让我节省了大量时间,可以专心地准备更有挑战性的环节。我们积极地为比赛做准备:修改剧本、排练剧目、商量人员搭配……最终,我们以初赛第一、复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最终取得了一等奖!
经过实践中的锤炼,我的技术更加纯熟。就在这时候国家队通知我2010年的比赛在中国举办,希望我能够参加。当时我正面临保研复试,我横下心做了一个决定。暑假在进行集训营的教学指导之后,我只剩下20天时间。我决定:暑假的20天空余时间不看专业课,只备战比赛。然后9月份开学后利用保研复试前的约15天时间专心准备保研复试。最终,9月29日我看到了“拟录取”三个字,“欧耶,成功了!”我把厚厚的复习材料塞进抽屉,拿出一堆数字表、扑克牌、历史年代表、词汇、人名头像……而中国区的比赛在国庆节期间就要在广州开赛,我只有几天的训练时间。
一反平常的慵懒(开赛前也只每天训练2、3小时),我在比赛前的2、3天时间里已经训练了16个小时。
10月6号结果公布,我拿到了两金两银和一项并列第三名。在这期间日本NHK的记者斋藤直子和随行的中国记者对我进行了专访,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交流。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做“代表中国”!回到北京,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实现历史性的突破
正如胡风所说“时间开始了!”
我知道自己不是一个勤奋型的选手,那么就只好在方法上下功夫。其他选手记数字只要记忆100个代码,我就自创了1000位代码然后记熟。其他选手一次只能记忆2个代码,我就利用我思维速度快而敏感的特点记忆3个代码。这样的代价是大脑以更快的速度运转,有时候甚至能够感觉大脑中一阵风呼啸而过。一场核聚变在大脑中进行着……
训练两周之后我就感觉厌倦,我就画出思维导图、六顶思考帽来做过程分析和时间核算,制定新的训练计划。当训练实在无法继续时,我就放放假,做一做自我催眠……在训练一个月之后,我的一小时数字、快速数字、随机词汇、历史年代、人名头像等都到了打破世界纪录的成绩。
12月1号我信心满满地参加比赛,谁知第一个项目抽象图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对了214个。放在往年是前三名的成绩,然而这次居然没有进前十名。一看前面的名字,好多中国选手。本次比赛前,WMC官网放出了许多训练题,中国的很多选手果然把自己备战高考似的劲头拿了出来,一名选手告诉我他一天练习这个项目10次以上。而我每周才练习两次,我感到大事不好。接下来的二进制项目我状态明显受到了影响,竟然填错了答案。本来应该进前五的成绩最后勉强进了前十。中午吃饭时候我认真想了想:可以确定的是,多数中国选手练习得很疯狂,但是抽象图形的题目是第一次放在官网上,所以今年形势大变。数字、扑克牌大家都是自行训练的,不会受此影响。而人名头像、随机词汇与人的天赋联系很大,不是靠练习就肯定能提高成绩的。所以情况并没有那么糟,下面的项目还是很有希望的!
果然下午的一小时数字项目我就获得了第四,记忆了将近2000个数字。第二天的人名头像项目上我更是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世界脑力锦标赛举办以来首位亚洲获奖者。进入前十名的亚洲选手仅我一人。随后我在随机词汇项目上复制了奇迹,同样实现了亚洲选手在该项目上零的突破!历史事件项目上,我也成为唯一一位能够记忆80个以上历史年代的亚洲选手!
此前,中国队虽然也表现优异,但是一直局限 在数字、扑克牌类项目。因此我被称为“记忆怪才”、“非主流的中国选手”。一名外国选手和我开玩笑说“我终于看到中国队出现了你这样的天才型选手,数字和文字项目都能够表现出色。中国队真是王者归来。我们以后要防着你,呵呵!”
我的同学纷纷来向我取经。无论是司法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还是平时的学校考试,我帮助的同学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技术也与实践结合地更加紧密。跟我一起参加人文知识竞赛的队友听说我的成绩后,跟我说考试要考一整本《北美汉学家辞典》,他“很崩溃、很无语”,请我帮忙。我一听这样的考试也觉得头皮发麻,接过辞典分析了一下,发现注意每位汉学家的特征,用思维导图和记忆术,可以很轻松地记忆。于是我用一个上午帮他记忆了这本书的1/4,后来他发短信说“你这方法太牛了,我们班都要快疯了!”
看到这句话,我心中比拿冠军还要开心。从08年至今,我教过不少的学生,虽说不上桃李满天下,却也颇为欣慰。他们当中有的人就读于人大附中、高新一中、成都七中、西北师范大学附中这样的超级高中;有的成绩优异,获得了本次北京大学保送生考试全国第十名的好成绩(予彤,祝你这次的高考获得更好地成绩);有的已经在美国的大学学习;还有很多本来的成绩并不好,获得的进步没有那么耀眼,只是40分进步到65分;甚至还有的是学生家长,只为学习背诵《道德经》……但是,每个人的进步都让我感到欣慰,也感到了更重的压力。我发现:无论是普通中小学的学生还是人大附中的学生甚至是在美国的留学生,抑或是高管、高官等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学习,而无论看起来多么聪明的人在学习中都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虽然,我接触学习科学已经十几年,教学至今也有5、6年的经验,但是学习科学真的不是一个用基本的记忆法和思维导图就可以解决的课题。目前,我在探索的道路上有些小的心得,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美国,学习学已经从心理学当中独立成为一门富有自身特点的学科。学习科学的研究需要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多方面的准备。自己要善于学习,如果自己不会学习,说明方法只是屠龙之术。在专业的心理学和生理学知识上也要有相当的储备。此外还要结合教学的实践。
我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在多方面的获得长足的发展,去顶尖的学府进行学习科学的专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