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
返回
招聘信息
跳蚤市场
资料共享
各类考试
语言留学
开心灌水
校园活动
影音动漫
校园生活
情感在线
旅行户外
硕博之路
哲学构想
体育健身
校园指南
毕业季
经济快讯
文学天地
大话校园
首页
招聘信息
跳蚤市场
资料共享
各类考试
语言留学
开心灌水
校园活动
影音动漫
校园生活
情感在线
旅行户外
硕博之路
哲学构想
体育健身
校园指南
毕业季
经济快讯
文学天地
大话校园
登录系统
忘记密码?
没有账号?
3秒注册
谈笑人生
哲学构想
主题内容
运动是幻觉吗?
ajtl521
2015/1/2 4:17:38
LV.连长
关注
运动是幻觉吗?
名家论题和芝诺悖论里的思辩
这是原标题,副标题没地方打
举报/反馈
评论 3
发表
yh1444
自古以来,朕只为华丽丽的暖贴,楼主不哭!!
2015/1/2 13:45:51
cooller123
名家二十一事里很多论题都包含着深刻的洞见力,并且牵涉到很多哲学和逻辑问题,并非仅仅视其为诡辩就可以打发过去。可惜的是风行一时后没有继续发展下去,使得中国传统思想中的逻辑体系一直停留在墨家的总结上,此后再没有大突破,不能不让人感到无穷的遗憾。
芝诺悖论一般见于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中的引述,分为四个:二分法悖论,阿基里斯追乌龟悖论,飞矢不动悖论,运动场悖论。这些悖论都是用来证明运动不可能。
二十一事中,“簇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与“飞鸟之影未尝动也”跟芝诺悖论里的“飞矢不动”相似,对于“簇矢之疾”论题,名家的解释是:疾飞之箭,每一瞬间既在某点又不在某点;在某点便是“不行”,不在某点便是“不止”,故云飞矢不行不止!这跟黑格尔对芝诺悖论的回答何其相似:“运动的意思是说:在这个地点又不在这个地点;这就是空间和时间的连续性,——并且这才是使得运动可能的条件。”;对于“飞鸟之影”论题,据说公孙龙子的说法是:“有影不移,说在改为。”,这个说法有点简略,大意是说,飞鸟的影子投射在地上某一点,飞鸟在飞的过程中,只有旧影不停的消失,新影不停的生成这两个现象,消失和生成的交替变化(改为)造成了人以为飞鸟在移动的错觉——其实影子根本就没有移动。这个说法倒可以完美的应用于现在电影的原理,可见智者思辩之深厚,穿过千年隧道仍可见光辉。
若不深想,估计很难有人赞同公孙龙的说法,不过公孙龙认为飞影移动只是幻觉,并非仅仅只有感性上的理由。按照现在数学理论,直线上任意两点间都有无穷个点,换句话说,就是任意一点两边虽然都存在无穷多个点,但是却不存在一个最接近的紧挨着它的点,因为不存在这个“最”,所以就保留了“可以任何程度的接近”这个可能,这就是直线的连续性。我们取飞鸟上任意一点,这个点的飞动轨迹和飞鸟整体飞动轨迹应该是一样的,那么飞鸟的飞动轨迹也必定遵循这个规律:飞鸟飞过任意两点时必经过了无数的点,而飞鸟处在任意一个点时它两边必定不存在紧挨着它的点,所以它的飞动轨迹必定只能有“飞过特定两点时必需已经越过了无数点”的飞动“结果”,而没有“经过从一个点到下一个紧挨的点”的飞动“过程”。既然只有结果没有过程,那么经过的特定两点也只能靠“闪现”来完成,这也就等同于公孙龙说的“新影的出现和旧影的消失”,这么一看,公孙龙认为飞鸟的移动只是影象变化的错觉,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移动这个过程,不是很自然么?另外这里提一下,虽然形象上我们常常把点想成一个小球,但实际上它必须是零维的,无长无高无宽,所以也不能是所谓无穷小,这是数学上的关于连续性的必然逻辑推断,否则必会导致数学理论的矛盾,至于具体为什么要这么假设,这里就不方便展开了,但是记住这一点,可以方便理解本文后文的结论。
上面用研究运动轨迹来代替研究运动,可能会导致很多人批评,比如柏格森就曾说过:“芝诺论辨的全部要害在于用运动轨迹代替运动本身”,对此我要辩解的是,这里用运动轨迹来代替运动,是在假设运动过程可分析的前提下,这个轨迹就是过程分析,如果运动不可分析,那么这个假设就没意义,但是此时与上述运动是幻觉的结论就不谋而合了。
由于直线是数学上的理想模型,所以很容易让人反驳说空间和时间不一定像直线一样是连续的,前面的论证就不成立了。我们不妨先假设时间不连续,而是存在一个最小的时间单位,任何最小单位上的时间点都可以找到一个紧挨着它的单位时间,而发生在这个模型上的运动是跳跃性的,虽然没有理想上的连续性,却可以跳过连续假设时导致出现的无法分析的过程。这样虽然可以规避飞影不动的疑难,不过却又说不通另一事:“簇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这一事跟芝诺悖论里“飞矢不动”形式上很相似,可以用芝诺的解释来看看矛盾在哪里:如果认为时间存在一个确切的最小时间单位,那么任意一段时间必定是由确定数量的最小时间单位组成的,在任意一个时间单位上,飞矢都占据着空间一确定的位置,并且在这个位置只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这就表明它在这一时间单位上是静止的,同理可以认为它在整个时间段上的各个位置都是静止的,既然全部过程都是静止,当然就没有发生运动。
空间单位化可以得出上面类似的矛盾。可见这条路也走不通。
而且上面的论证假设了在一个最小单位上可以有静止和运动这两个状态,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商榷的。严格的说,我们说一个东西运动或静止,其实都是一个过程状态描述,而非瞬时的状态。我们说三维的东西有正反,那么是因为三维有厚度,当三维的一维成为零以后,就成了二维,就没有了厚度,没厚度的平面只有一个面,不存在正反,同理,我们说一个物体在运动,那么必定指它有了路程的变化,说其静止,那么必定经过了时间的变化,瞬时状态上只能有确定位置,路程和时间都没有意义,因此也不能用运动和静止来衡量状态。但是飞鸟在这个瞬间必定有运动的趋势,所以说它在此处位置是“静止的确定”也不妥,此时的位置应该是“有运动趋势的确定”。这么看来,名家的解释“疾飞之箭,每一瞬间既在某点又不在某点;在某点便是‘不行’,不在某点便是‘不止’,故云飞矢不行不止”就比芝诺“飞矢不动”的论证在认识思维的矛盾性上要深刻得多。
而且这个最小空间时间单位的假设也是思维无法分析的,先看时间上的矛盾,我们姑且认为时间最小单位是一秒,那么时间流逝的时候从这一秒到下一秒是怎么发生的呢?自然,我们可以把这两秒完成的结果类比于公孙龙说的新旧影交替的变化,可是变化的间隔过程要怎么理解?如果从一秒到下一秒不需要过程,那么就可认为这两秒是连着的,既然是连着的,那么有什么理由认为它们不是一体而要分成两个?须知如果不需要这样的理由,那么我们仍然可以将这一秒细分下去,最终只会得出类似数学上连续状态的“点”这样的最小时间单位;而如果有一个过程,那么必定落入要分析连续模型中从一个点如何运动到下一个点的矛盾中。思来想去,这些推理并不比公孙龙认为移动只是幻觉更像合理的解释。
由于时间的抽象性,很难用具体的东西来说它,所以上面的矛盾表现得还不够明显。我们再来看空间单位化会出现哪些矛盾,因为空间可以用维度衡量,那么用具体的物体打比方就好理解得多,并且可以比较直观的展示那种认为数学极限理论能够解决运动悖论的想法会陷入什么样的矛盾里。阿基里斯追乌龟这个悖论的分析过程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只是因为它的结果与我们经验不符,才让人觉得不可理解,现在假设空间不能无限细分以后,阿基里斯终于可以找到一点赶上乌龟,并最终超越它了,理论与经验也相符了。可是二十一事里还有一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个问题本质是认为一个有长度的线段可以一直分下去,不会发生分到最后成了没有长度的零的情况,这个表述其实跟追乌龟问题的条件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经验中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情,所以也不觉得理论有问题。为了明晰这个矛盾,我们换一个说法,假设我们现在要从这个棰的一端走到另外一端,“日取其半”可以理解为从这个端点出发走了总长的一半距离,当我们“万世不竭”地不停的重复这个过程,只要剩下的长度不为零,那么我们永远要和另外一个端点相隔剩下长度的一半的距离,这跟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有了异曲同工之妙。因为锤的长度是任意的,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从已知点无法运动到任意给定的点,这里其实揭示芝诺两分法悖论的两种情况,一是我们无法从一点到达另外一点,运动无法完成,二是我们开始运动时,因为无论想走到哪一点都必须先到达中点,中点与起点又有中点,这个过程无穷无尽,所以运动无法发生。
从现实角度来说,棰在物理上也许到了某个微观粒子上就不可再分了,可是物理上不可分,不代表几何上不可再分,只要该粒子有几何性质,那么我们仍然可以认为粒子可以一直平分下去而永远分不完。这跟几何上有长度的线段平分多少次,最终也不会成为无长度的点是相符的,而且都是很自然的结论。可是根据极限理论对芝诺悖论的解释,我们可以算出,阿基里斯追乌龟时那一段段路程的总和是个确定的数,因此阿基里斯必定能追上乌龟。先不说这种“可以算出的结果就是必定能达到的结果”是否符合逻辑,我们把这个结论套用到现实上的意义就是:任何有几何属性的物质,经过无限平分之后,我们可以算出结果为零,所以到最后必定会什么也没有了。因为我们没有对平分物质是几何长度有任何要求,所以任何物质,这个物质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得到这个结论,这就表示最终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成没有……万物都成了没有,这是在说明“色即是空”?若你反驳说无限就表示永远不会完成,所以物质变成空的结果永远不会达成,那么此时你也反驳了极限理论对追乌龟悖论的解释。用极限理论解决这个问题的症结在于理解无穷,假如数学可以算出具体追了多少次乌龟起点后就可以追上,那么无论这个数字多大,我们说阿基里斯能追上乌龟都是可以的,可是无穷并非一个具体的数,所以不能套用具体数字的性质,无穷只是一个过程永远无法完成,只能假想出来的结果,所以当我们使用无穷的时候,就已经承认阿基里斯追乌龟的运动过程用不可完成了,那么此后得出的什么结果,都否认不了这个前提,即便我们可以算出追上乌龟的时间点,那也只是在承认运动是“改为”的前提下的结果。
好吧,我们可以还不死心,上面的矛盾性关键在于保留空间的维度属性,除了零维的点,有维度的空间去掉维度属性实在难以想象,不过好象物质没有这么窘迫,诚然,任何有几何属性的物质,若我们要给它一个最小几何组成单位,那也必须是无维的零,这种思辩很自然,但也必导致任何物质的组成都“空”的结论,不过物理上的最小物质性微观粒子即便本身不可去掉几何维度属性,但是组成这个粒子的“东西”却可以没有维度,比如科学家说的“能量”,但是能量这个概念要怎么理解呢?把它分析起来看真的就比“色即是空”更有意义?实际上,我们并不知道能量是什么“东西”,或者只是一种如“落下”,“稳定”这样的“状态”描述而不是“东西”?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关于运动的分析都会引来无穷无尽的矛盾,因此,说出下面的结论也就十分合理了:我们的思维理性无法分析运动的过程,只能由感性来感受这个结果。人们常常认为理性可以把握住的世界,例如用数学模型精确的再现世界,实际上理性有时候也无法解释我们感官捕获的现象。此时将我们不能解释的东西说成幻觉,不仅很自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2015/1/3 2:35:50
woaijuda
缺氧反应。
2015/1/3 15:27:40
发表帖子
作者最新文章
看山
2025/11/22
论事物模糊性。
2025/2/10
我们应不应该追求精神上的苦难
2025/2/10
相关推荐
3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