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佛教起源于释迦牟尼对人生的思考,释迦牟尼出身于贵胄皇族之家,十六岁时娶了表妹耶输陀罗为妃关并育的有一子,因为偶然一次在街上看到衰老不堪的老人、走着又遇到生病受痛苦的病人、最后碰到死人出葬,回去后大受刺激觉得人生苦短,变得惧怕死亡。开始追找永生之道和人生真理,他的追求真理方式很奇怪——抛弃父亲妻儿、化缘乞讨、不承担社会责任。他的目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并且企图觉悟人生真谛达到超乎生死境界。很多人赞赏释迦牟尼,说他抛弃世间的荣华富贵,追求人生的真谛,非常崇高,值得效仿。其实惧怕死亡与痛苦是他创教的原由,追求不朽是他的执念,为的是实现超越生死永恒快乐。 历史:据史书记载其三十五岁时在菩提树下觉悟成佛。与婆罗门教决裂自创立佛教,此后在他向四周传播教义吸纳信徒。在故乡佛如同传销般说服了他的很多亲属如堂弟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姨妈瞿昙弥、姐姐难陀公主等等皈依了佛教。而他的亲属又说服他们的亲戚朋友发展下线(大有让整个家族断子绝孙了的意向)。 晚年的释迦牟尼佛颇为不顺,他的大智慧并没有使其回避或拯救,各种接踵而来的不幸事件。先是其释迦族遭邻国琉璃王大举屠杀后近乎灭族,后又在因果及轮回问题,与堂弟提婆达多学术分歧引起教派分裂,否定轮回业报的提婆达多带领支持者离他而去。被誉为“双贤弟子”舍利弗因病而死于故乡那罗陀村;目犍连在罗阅城遭婆罗门袭击,伤重而死。佛自己则受胃出血、关节炎(食无定时长年盘坐)等多种疾病折磨,这些发生在创始人身上的惨剧,印证了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入身破身的铁证! 因佛拒绝回答弟子们关于“涅盘之后如何”“佛死后如何”这类问题,认为涅盘超越概念范畴,无法被描述。涅盘不是一种境界、一个领域、一个位置。涅盘不是任何物质状态,不是任何禅定体验或心灵感受(其实就是死亡状态)。所以佛陀圆寂涅磐后是否达到精神不朽超越生死,我们已无从而知。 思想:释迦牟尼常在唯心和唯物之间摇摆,即称无我、无神我,称生命产生于业力、缘起。又提涅盘净土说。其实我和“业”(人所作之事)好比蜡烛产生光明没有蜡烛就没有光明,佛硬是把两者分开,认为光明可以无需蜡烛而存在。佛否认灵魂的独立存在。佛说:没有离开色(身体)而独立存在的识(灵魂),“识”是依色、受、想、行四蕴而生起,不能离此四蕴而独存,倾向唯物论。但又承认果报轮回,弟子问即然没有独立存在的识(灵魂),那由谁来承担果报轮回呢?佛对此解释是因为“业力”及缘起(都代表事件),看来佛明显是把事件和人物混为一谈了,单纯的缘和业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佛明确反对梵天(上帝)说法:“若真有万能之主存在,支配一切众生之苦乐善恶,为何世间如此多痛苦罪恶?为何他不予以人们快乐?”(他不明白自然法则便是善恶苦乐共存)体现其无神论主义。但其涅盘超乎生死概念、狭义十方净土佛国说、又明显倾向于有神论。佛认为;光凭自我思想的改变或觉悟,就能跳出轮回等生死范畴,要知道轮回生死(自然规律),绝非随人心改变所能改变,天地万物皆不停变化与相互影响。佛陀说的觉悟成佛后;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其实就是传说中的神。而由个人单纯的思想改变就产生出所谓的神!这明显带有唯心主义。现代的佛教徒也意识到了这些矛盾之处,提出了世俗谛和胜义谛说法遁词。意思就是;世俗人所看到佛法的矛盾或不理解,那是因为世俗人的思维理解范畴,并不适用解释佛法中的终极真理。在终极真理中所有问题都是合理的!显示了佛教无比精明的诡辩。 佛教从释迦牟尼创立以来号称是个无神论宗教,目的是寻找人生真谛和精神不朽之法,随着传入中国,国内的大乘佛教把他宣传成了一个佛法无边的神。连他弟子目犍连也被描述成拥有非凡神通的悟者。从学术理论方面讲,中国的大乘佛教其本上继承释迦牟尼的思想教义,但还是有小部分被曲解变质。下面我说说佛教的十大危害; 第一、逃避:佛教认为人生就是苦海,虚幻、无明、十一苦煎熬。苦、空、无常是人生的特征,否定一切人生正面价值,唯有跳出三界轮回,脱了苦才是圆满的结果。要摆脱苦就得修炼,从十二因缘入手,斩断无明,最终达到无著、寂灭、涅盘的境界。无著、寂灭、涅盘清静了,就心无挂碍了,对人生的苦、乐、悲、喜无所谓了,就像一个人死亡的状态。其实生物的任何负面感受,都是大自然进化的产物。 生命为了保存自身的完整及免受伤害,进化出疼痛恐惧感。人类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及利益,进化出紧张痛苦感。人类为了鞭策促进自己进步,进化出焦急嫉妒感……这些是人不可或缺的高级情感!佛偏执地逃避痛苦、烦恼、忧伤等自然感受,抛弃一切可引发痛苦烦恼的根源,自私地逃避从事社会劳动及照顾家人,使自我意识进入近乎微生物或植物的状态。是生命的退化,也是反人类反自然的!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能为社会创造价值,自己成功快乐还带邻别人成功,并同身边的人分享快乐。一个逃避社会应有责任的人只会让自己活的豪无价值! 第二、伪善:原始佛教是不种地的,因为种地会锄死虫子,会犯下杀业遭受轮回。但僧人要吃饭,只能向农民乞讨,这样僧人们出轮回了,而为他们提供食物的农民却遭到果报!这种自私行为直到禅宗时代才纠正过来,一些寺庙和尚开始自己种地。佛称怜悯生灵不杀生,不吃动物只吃素。那么吃植物就是不杀生了吗?难道植物就没有生命?它们只不过不活奔乱跳而于(科学家己发现植物也存在某种意识,当受害虫侵扰时会向周围植物发出信号,分泌对抗化学物质等等)。抛开植物不说,我们喝的每一滴水里面都有万千虫子、细菌,这些都是生命,走路会踩死蚂蚁虫子。洗澡晒被子会杀死大量螨虫,挖个菜地会砍锄死虫子和蚯蚓,所以佛说怜悯生灵不杀生是虚伪无知的。佛教提倡人行善,有一本经文上这样写着“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济贫施僧人”,这是个愚昧又贪婪的逻辑,让人施舍还大言不惭,地藏经里说如果偷寺院的一粒米就会堕无间地狱,真是太恶毒的诅咒!看来他们所谓的行善,都是别人向他们单行道的行善罢了。 佛陀虽然一生都过乞讨不劳而获的生活,但主要还是以生存为目的。而大乘佛教徒劝人“行善”则厉害的多!他们忽悠信众捐款,建寺庙、筑金身。说是这样做是大功德,能得到佛祖保佑或为下辈子积德。如果真存在不灭的佛,佛必定不接受一切人类的奉献和阿谀,因为他知道无端接受奉献和阿谀这是一种多么不齿的事。这帮僧人说要普渡众生,其实应该是众生普渡僧人,离开了众生的捐助,他们一天都过不下。他们是一帮整日念经无所事事的寄生虫,是众生的累赘。本人2013年去了普陀山游玩,在下午时偶然看到;僧人抬走一箱箱装满大钞功德箱。心中不仅质问佛棍们你们给了众生什么?除了虚无的祝福还有什么?就这样安然地接受他们的血汗捐献,真的好伪善。 第三、绝情:佛教徒要脱离尘世,一旦剃发为僧,从此抛妻弃儿,父母不再是父母,妻儿不在是妻儿,兄弟也不再是兄弟,裤档必须夹紧,人性必须被压抑。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无后为大。让人断子绝孙应该不算善事吧?脱俗入教先是断绝一个人的七情六欲,继而活生生的脱离社会,最终变成一个没有感情表面道德高尚的傀儡。以为脱离尘世一切亲情事务,了无牵挂就清静了快乐了,他们不明白人生有牵挂也是一种幸福,牵挂自己的亲人,牵挂国家社会。只有牵挂人才能充实,亲情间的天伦之乐也是一种幸福。如果没有了这些无尽空虚便袭击了你。佛说人要是涅磐后就能得到永恒的快乐,其实快乐来自大脑内部的一种犒赏机构,当人成功做了有益自身的事时,脑部的犒赏机构便分泌一种多巴安物质,这种物质能让人愉悦无比。而快乐和烦恼只有交替的时候人才能感受到的,只有品尝失败的痛苦才能了解成功的喜悦,只有经历过漂泊才能珍惜安稳的生活。没有一种感觉会是永恒的,就好比吸毒的人当巨大的快乐来时(吸毒时大脑会分泌大量多巴安物质),平时不吸时你便感受不到正常的快乐了,吸毒后痛苦和烦恼的阴影也如影相随。佛企图得到的永恒快乐净土,注定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第四、愚昧:凡去西藏的路上的游客无不被一些藏传佛教信徒的愚昧和殷诚震撼了,历经千山万水背着家里卖掉所有牛羊的财产,坚持一步一拜,五体投地匍訇前进到拉萨,然后捐出自己所有的财物。我想他们那种执著用于科学用与劳作对社会会有多大的贡献啊!但用于朝圣除了自己受孽受苦,还养肥一帮寄生虫佛棍,他们得到了什么?当见到佛像时他们是否心寒?因为佛像根本不理他。还是道貌岸然的坐在那里接受膜拜,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苦难还是苦难。当披金镶玉金光闪耀的大佛像照在这些渺小信徒身上又有多少人为此倾家荡产?又有多少人凄苦的累死在朝圣的路上?这些可怜的信徒不明白,就算真存在神通广大的佛,佛也必定不于人类对他的奉献大小进行论功行赏,因为他知道这么干的话,他岂不和人类黑社会及贪官无异。给保护费的话,就保你平安无事,给奉献的话,就保你死后上天堂。不给的话就让你自生自灭。信仰己奴役了这些藏民的自我!难怪西藏还那么贫穷落后!佛教号称的普渡解救众生,而变质了的藏传佛教根本就是至众生贫困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