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金融数据再次显现出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的疲态。根据13日央行公布的数据,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28.0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5个和3.1个百分点。M2增速也创下了自1995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4月M2同比仅增10.1%,创下历史新低,既有趋势性原因,也有季节性原因。从趋势性看,外汇占款趋势性减少影响基础货币投放以及信贷、同业派生存款效应下降双重因素叠加导致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滑;从季节性看,去年4月央行向国开行投放1万亿元棚改再贷款致使基数升高。
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同样被其他同期公布的数据所印证。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5万亿元,分别比上月和去年同期少1881亿元和4488亿元;与此同时,新增人民币贷款达7079亿,其中,票据融资增加1361亿元,民生证券分析称,这反映出在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的背景下,银行大幅通过票据充信贷额度。
由于一季度信贷投放高峰已过,4月信贷数据出现回落也在情理之中,但在稳增长任务艰巨的阶段,4月7079亿的信贷投放难以令人乐观,其中居民户中长期贷款较3月减少,似乎显示地产新政在4月对楼市的刺激作用有限,也可能是办理贷款环节较长,许多个贷尚未落地,有待观察,但企业户中长期贷款仅有2776亿,大幅回落到去年下半年较为低迷的状态,表明企业投资动力不足的问题没有改观。
通泰贷认为,总体来看,在信贷需求不强和风险偏好回落共同制约下,政府应加大稳增长力度,创造新的信贷需求并打通货币流向实体的传导机制。因此,降息和再贷款(或PSL)等定向调控都应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