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助热线
  • 信息中心
  • 校园栏目
  • 校园杂谈
  • 活力青春
  • 站务大厅
中国人民大学论坛 >> 开心灌水 >> 浏览帖子 左侧栏√
三、岳飞20年军旅迷雾重重,断章取义中画蛇添足赞誉,却彰显欲盖弥彰
浏览:7285  回复:0
13360500701 2021/11/30 19:47:16 编辑 1 楼
岳飞19岁出道经历了四次投戎,到39岁,整整20年军旅史:给人的感觉就是无头无序,混乱不堪,整篇文字述评,没有整体连接;编写历史总得有个前因后果吧!可编造整个岳飞史。都是无头没尾的突冒断句,然后就是画蛇添足的粉饰或夸耀!让人感觉都是在断章取义地对岳飞吹捧和赞扬之词;如;岳飞与王彦不和,率领部下擅自出战:严重违反军纪!却说成大义凛然的壮举:反而是岳飞的上司的责任。更多的画蛇添足吹捧,反而让人感觉是在欲盖弥彰是在遮盖真实的一面。
收复建康:是岳飞成名的基石:可是整个建康战役:让人摸不住头脑:1128年岳飞还是宗泽手下“武翼郎”从七品。宗泽死后,杜充继任东京留守,1129年(建炎三年)正月,岳飞奉东京留守司的命令从守卫北宋皇陵的驻地西京河南府返回开封。杜充出于排斥异己的动机,命飞向守城将领张用、王善袭击。时王善驻扎城东,张用驻扎城南,岳飞、桑仲、李宝诸人驻扎城西,均负有守卫京师重任。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飞有以往擅自脱离王彦的教训,无法抗命,只能出战,南薰门之战,以八百人击退张、王部数万人,杜充又派马皋等继续追击张、王部,却被打败。王善攻打淮宁,张用不从,引军离去,自此成为游寇,后终被岳飞收降。自春至夏,飞随陈淬多次与王善作战,王善率部东流西窜,最后降金。
从一段字里行间折射出以下信息:宗泽生前岳飞奉命留守北宋皇陵(巩义市)。手下只有800人,宗泽死于1128年7月:1129年正月飞就返回开封:说是奉东京留守之命:而宗泽死后东京开封以有杜充、张用、王善、马皋、陈淬、桑仲、李宝诸等多名守城大将:仅张、王军队就有数万:可想而知,其它将领手下也不会少于张、王部。那么杜充为什么还要命岳飞前来开封!岳飞既不是杜充的亲戚,一个七品皇陵留守更不可能是杜的亲信;而且皇陵巩义到开封现代直线距离130.5公里;当时至少有500华里,可以说杜充根本就不知到有个岳飞存在;根据以上分析:事实就很明显了;当岳飞得知宗泽死讯后:认为开封会大乱:就擅自带领800兵士来到开封乘机打劫:不仅打败了王善而且还收降了张用全部和王善部分人马。使得岳家军突然壮大起来从此成为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而(飞不愿自相残杀,婉言推辞,但杜充以军法问斩相威胁,勒令飞出兵)等等,都是在欲盖弥彰。是在遮盖岳飞趁火打劫的实质。
1129年秋,金军又兵分多路向南进犯。完颜挞(览)懒(汉名昌)领军进攻淮南,完颜(勿)兀术(汉名宗弼)则领军直接进攻江南,直捣赵构所在的临安(杭州),只图一举灭亡南宋,
杜充借“勤王”之名,行脱离危险之实,准备离开开封,前往建康。开封随后于次年二月陷落。高宗对杜充放弃开封的举动不加责罚,反而还命他负责长江防务,升任右相。
十一月初,兀术占领长江北岸和县。金军沿长江北岸东进,与李成合攻乌江,离建康不到百里。杜充向朝廷上报“督师诣采石防守”,却深居简出不做准备。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
这又是一段画蛇添足赞美岳飞之词;(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但也无济于事)。杜充;是宗泽死后开封最高长官;离开开封前往建康肯定是赵构的命令,要不然杜充为什么会升任右相正一品:而岳飞只不过宗泽手下“武翼郎”从七品;连见杜充身边随从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见杜充本人了,(岳飞入杜充寝阁,苦劝再三至于流涕)这是盲目在往岳飞脸上贴金:这种再明显不过的谎言却成为正史流传至今!
马家渡之战后,岳飞决定脱离杜充,独自转战后方。
这一段信息在告诉我们:马家渡战役之后;岳家军就成为没有人节制独立军队:而且还不断招降溃散的散兵游勇:使得岳家军不断壮大:
完颜兀术由建康进军,接连攻下(例)溧水、广德、安吉、湖州,直取杭州,岳飞则领军在其后方,伺机给予痛击。岳飞遣刘经率兵千人夜袭溧阳,顺利攻克了被金军占领的溧阳县城。飞亲自领军转战广德境中,六战皆捷。驻军广德军的钟村,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
这一段描述了:独立的岳家军战果辉煌:是否真实没有考证!但是;马家渡战役之后;岳家军就成为没有人节制独立军队:也就意为岳家军断绝朝廷供应:那他们的军队给养从何而来呢?军人要吃饭穿衣?从以上一段文字描述虽然是一面之词不可信:但我们反向的逻辑思维得出真像;岳家军始终在最富有的安徽、江苏一带游弋:而且金兵在前进攻讨伐:岳飞就在后面跟进:这些富有城镇经过金兵扫荡后:都会出现权力的真空:到处都是一片狼迹,所以岳家军轻而易举攻城拔塞:收拾残局:岳家军理所当然的战果辉煌,所以城镇都会留下钱粮和物质装备:足以满足岳家军给养:在不断招降溃散的散兵游勇:使得岳家军不断壮大:而且可供岳军攻城的地方越来越少,最后(军粮用尽,将士忍饥,却不敢扰民)那么岳家军是怎样度过难关的呢?就没了下文:紧接着
1130年(建炎四年)初春,宜兴正被溃军骚扰,县令请岳飞来宜兴,说:“县中存粮,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二月,飞进驻宜兴,屯于张渚镇。在广德和宜兴,飞收降了因政局混乱而在当地为匪的多支部队以及金军强征来的河北、河东等地签军。飞不歧视、苛待他们,伪军们都传话说:“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飞抗金英勇,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
这真是瞌睡遇到枕头:岳家军正愁找不到军粮,宜兴县令就送来可供一万军士吃十年的粮食。还美其名曰;是宜兴县令请岳飞来的:后面的句子(爱民如亲,宜兴人民感恩戴德。他们说:“父母生我也易,公之保我也难)。更让听起来起鸡皮疙瘩:假得不能再假空虚之言。岳军是驻广德的钟村,军粮用尽。而宜兴到广德现代高速公路全程约112公里,请问:宜兴县令是如何认识至少300里开外的岳飞的呢?兵荒马乱时代宜兴县令又是怎样到达300多里之外的的广德请回岳飞的呢?有什么理由非得请岳飞来宜兴呢?明明是冲着宜兴的粮食不请而来:却欲盖弥彰将强盗粉饰为真君子!
还有;岳飞收降了多支匪军和伪军:可当时岳家军脱离杜充后也成为流寇;不论作者怎样粉饰岳飞:岳家军也属匪军;只不过是支训练有素当时最强大流寇。从安徽到江苏,岳家军收降的只是些被金兵打散了散兵游勇和饥寒起盗心聚集的乌合之众。有些是被收降的,而大部分是自愿投向岳爷:
常州截击战之后,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命他配合镇江韩世忠:
这里面有个问题?岳飞是如何接到朝廷诏令呢?编写历史总得有个前因后果吧!作者连常州截击战都没有交代清楚,就突然冒出一句(飞首次得到朝廷诏令)以没了下文:
是年四月,岳飞已归属御前右军都统制、浙西江东制置使张俊部下:从这些支言片语中以逻辑思维就能推断出;岳飞并非得到朝廷诏令,而是被“张俊”收编后被派到配合韩世忠的战役中。
金军在水路与韩世忠相持达四十日,被困于黄天荡,陆路上,岳飞在四月二十五日于建康城南三十里的清水亭首战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
金兵横尸十五里:这也太夸张!冷兵器时代:都是一对一刀枪剑戟近身肉搏:不是现代机枪一扫一大片:金兵横尸十五里,那岳家军不会刀枪不入吧!要死多少呢?这也太不可思议了。我真是想不通:撰写岳飞史作者,为什么总是要画蛇添足的加上夸赞之词,反而弄巧成拙:让前面的描述都失去了真实性;是作者蠢呢,还是作者太聪明!
收复建康后,张俊要把飞派往饶州,扼守江南东、西两路。但飞十分重视守卫建康的战略意义。五月下旬,岳飞亲自押解战俘去行在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
这一段文字就很清楚的告诉我们:岳飞第一次被朝廷收编就归属到(从二品)大员张俊部下:可是收复建康后岳飞就不听张俊的指挥了。岳飞很清楚收复建康重大意义:岳飞决不会放过这出头机会:所以岳飞抗命亲自押解战俘去越州,生平第一次觐见宋高宗赵构。
岳飞向朝廷上奏说:“建康为要害之地,宜选兵固守。臣以为贼若渡江,必先二浙,江东、西地僻,亦恐重兵断其归路,非所向也。臣乞益兵守淮,拱护腹心。”高宗看了飞的奏章,深以为是,遂改变张俊原议,并赐予飞金带、马鞍等物。
这一段奏请意思很明确:岳飞想达到两个目的:一、遮盖了抗命之罪,二、就是脱离张俊,自己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军:果然岳飞得偿所愿。从此岳飞一步步飞黄腾达。岳家军势不可挡。即张俊、韩世忠、刘光世之后;"中兴四将"中最年轻、资历最浅、最晚建节的高级将领。
岳飞于绍兴元年至三年(1131—1133)先后平定了游寇李成、张用、曹成和吉、虔州的叛乱,升任神武后军统制。宋高宗赐御书“精忠岳飞”锦旗给飞,后又将牛皋、董先、李道等所部拨归岳家军,岳家军兵力得到扩充。
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上《乞复襄阳札子》,提出收复陷于伪齐政权的襄阳六郡(襄阳府、郢、随、唐、邓等州、信阳军)的主张,并说:“恢复中原,此为基本。”奏议得到朝廷许可,
这是岳飞独当一面后最辉煌的时期!也是岳飞成就英名阶梯:
1135年(绍兴五年)二月;高宗命宰相张(训)浚为诸路兵马都督(正一品),岳飞为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从二品),岳飞率领约五万人马前往镇压。首先招降了杨么部将黄佐,又让其回到湖中招降杨么部众,先后来降者两千三百余人。四月,飞一面继续招降,一面乘机攻打外围营寨。又大获全胜。
五月,岳飞到鼎州,结果杨钦率全寨一万余人(其中战士三千余人),乘船数百艘,投降岳飞。杨钦又为岳飞劝降了全(从)琮、刘(身)诜等部。
高宗特别规定岳家军不得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只以收复六郡为限。高宗的意思很明确:只打伪齐政权!不敢碰金军:也就是说:岳飞从1131-1135年一直在跟伪军和叛军作战:根本没有碰到过真正金国军队!不论敌伪军,还是乌合之众的叛军,在训练有素的岳家军面前都不堪一击:
对被俘人员,有人主张全部杀死,岳飞以各首领或率众降宋,或已被处置,告诫诸将不得滥杀无辜;凡精壮之士,一律收编入伍;而老弱瘦软、不堪服役者,皆“各给米粮令归田”。这样所得丁壮五六万,被安置归业的二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
这又是画蛇添足的虚构的赞美之词:将岳飞吹捧得多么伟大:反而弄巧成拙:封建社会是君王的天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岳飞这是要干什么?又是招兵买马,又是收买人心:(各给米粮令归田”被安置归业的二万七千余户,十万余人)这得多少粮食:不论粮食还是农田这都是皇家的。岳飞本身是手握几万大军的将军:又招收五六万军士,又拿皇家资产收买人心,在封建社会,这是要谋反象征:本来想往岳飞脸上帖金:反而暴露了岳飞谋反之心。
1136年(绍兴六年);七月正式誓师北伐。岳家军北伐大捷,宋廷为此下诏嘉奖说:"遂复商於之地,尽收(国)虢略之城","长驱将入于三川,震响傍惊于五路"。
金天会八年(1130年)七月,金太宗册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建都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所建立的一个傀儡政权。辖区为原宋朝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岳飞第一次北伐吹得天花乱坠!却完全是在跟伪齐傀儡政权作战!却连金人的边都没贴上:
所谓的抗金英雄岳飞:从1130年收复建康后到1137年一直在跟齐伪军和叛军作战:从来就没有跟真正金人军队正面交战:以后三年岳家军鄂州休整。
(1140年),五月,金分兵两路向陕西和河南大举进攻,在很快夺回了河南、陕西之后,又率大军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又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
但是进攻淮南的金兵却在顺昌(今安徽阜阳)遭到刘锜所率原"八字军"的沉重打击,金兀术不得不撤回开封。金兵对淮南的威胁很快就解除了。与此同时,韩世忠部将王胜收复海州(江苏东海县东),张俊部将王德收复亳州。宋高宗也马上改变主意,立即向岳飞下了"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高宗便又命司农少卿李若虚向岳飞传达诏命,谕飞“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岳飞却认为机不可失,抗旨大举北上,向中原进军。而作者:将抗旨的责任推给了传达圣旨的李若虚;
郾城之战:是岳飞第一次跟正式金国军队交战:而且还是抗旨出征。将岳家军描述得英勇无比:兀术又调集了十二万大军屯于临颍县。十三日,杨再兴率兵出巡,在小商桥与金兵遭遇,竟以三百骑兵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其中包括一百多名军官,七月十四日,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王贵、岳云分率精骑与金军战于颍昌城西。岳云以八百背(维)嵬骑兵作正面攻击,步兵分左、右两翼,以抗金军骑兵。颍昌之战,岳家军“无一人肯回顾”,杀得“人为血人,马为血马”,大败金军,斩金军五千余人,俘士卒二千余人、将官七十八人,获马三千余匹。
但是人们还是郾城战役产生了怀疑:就因整个郾城战役描述得太细致了:(初十日,金兵再犯郾城,十三日,杨再兴率兵出巡,七月十四日,兀术率十万步兵和三万骑兵攻颍昌。)这些精准到某一日,就是身临其境;也写不出这么精准的日期,还有:杨再兴三百骑兵杀死了金兵二千多人(平均每人要杀6.7人,而且还要保证自己没伤亡的情况下),岳云以八百背嵬骑兵。斩金军五千余人(平均每人要杀6.25人),而且这是冷兵器时代:就是神兵天将也不可能做到。就是这些画蛇添足的吹牛:更加让人们相信:郾城战役、朱仙镇大捷!就完全是都是岳家后人一面之词所虚构的!
所谓的史无前例的精忠报国抗金大英雄:只不过仅在建康战役中收拾被韩世忠、张俊打败的残兵败将而已:
而真正的抗金英雄属刘锜:刘锜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对南宋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到重大作用。《顺昌保卫战》和《柘皋之战》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抗金战役。可这两次战役根本没有岳飞的身影;
顺昌之战是南宋初抗金重要战役之一,由著名抗金将领刘锜指挥的这一战斗,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将完颜宗弼(完颜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决战,取得了顺昌保卫战的最后胜利。史称:"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柘皋之战是南宋初年宋军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刘锜在这次战役中也功不可没。刘锜晚年再获起用,率军抗击南下侵宋的金帝完颜亮。刘锜才算得上真正的《精忠报国》的抗金大英雄!真英雄却湮没无闻?伪造的英雄却贯穿千年誉满全球家喻户晓!
表情

帮助文档 举报投诉 隐私条款 认证会员 联系我们
© 2012-2021 www.rucbbs.cn Processed in 0.14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