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账号?3秒注册
爱上过程

jimfu

2015/8/9 16:49:03LV.连长

  许多人往往只爱目标和结果,但我却觉得爱上过程,体会到过程中的快乐,才是关键,这对于学习、工作、事业和生活都是适用的。这种爱上过程的方法,被我称为皮蛋必胜法。
.
  内功心法第一招:皮蛋必胜法
.
  世界上最恶心的食物是什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2011年选出全球最恶心的几种食物,其中有“生吃树虫”和“油炸大蜘蛛”。但这些都不是第一名,冠军被中国人喜欢吃的皮蛋夺得。
.
  西方人觉得皮蛋外形怪异,像是魔鬼生的蛋,味道也很吓人。把皮蛋推选为“最恶心食物”的美国人霍瓦达表示:“太恐怖了,吃起来就像一颗变坏了的蛋。”据悉,皮蛋在美国许多超市都有出售,但敢尝试的只有亚洲人。



  中国人看到这则新闻,难免要嘲笑老外不识货。为什么西方人不爱吃皮蛋呢?关键在于先入为主的偏见。西方人很少接触皮蛋,一看皮蛋就觉得像是变质的蛋,认为会很难吃,自然不愿意吃。即使硬着头皮吃一口,也不会觉得好吃。因为他们在吃之前已经有严重的排斥心理,再好吃的东西也会觉得很别扭。中国人经常看见周围的人喜欢吃皮蛋,自然就不会歧视皮蛋。
.
  人们很容易会产生先入为主的偏见,而且这些误解绝不仅仅存在于对食物的看法。一些学生对学习存在很严重的偏见和排斥。如果一想到要学习就觉得厌烦,后续的学习过程必然会成为一种折磨,这样怎么可能学得好。绝大多数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学习,都喜欢说一句话:“先苦后甜。”本意是好的,但在我看来,这其实会暗示孩子,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不但不能促进孩子好好学习,反而会起到反效果,让孩子更加厌学。
.
  学习又何尝不是一个皮蛋,虽然看上去不是很吸引人,但是只要你不先入为主地带着强烈的偏见,也能体会到其独特的魅力。实际上每一个学校总会有一些人能够爱上学习,乐在其中。
.
  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学习产生偏见,还没学习就感觉厌烦呢?这要从一个反应人性的哲理小故事说起。
.

  一群小孩每天聚集在一个老头家的院子外面,朝老头家的墙上扔石头。老头每次气冲冲地出来撵他们,他们都笑着跑了,这群熊孩子以此为乐,且乐此不疲,这老头怎么威胁咒骂都没用。
.
  最后他想了个办法。有一天他没生气,而是慢慢走出去,小孩一看很奇怪,就没跑。老头说:“我来和你们商量件事,我现在很喜欢你们朝我家的墙上扔石头。这样吧,以后你们每天来扔,我每天付你们1块钱。”熊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每天来扔,然后拿钱走人。
.
  过了几天,老头愁眉苦脸地说:“最近手头紧,每次5毛吧。”小孩们有些不情愿,但想想还是答应了。
.
  又过了几天,老头说:“对不起,以后我只能付得起1毛了,你们扔1天我付1毛。”小孩们面面相觑,最后小孩中的老大很不满地说:“只给1毛钱我们才懒得扔。”
.
  然后这群熊孩子再也没来扔过石头......
.

  一开始不赚钱都很愿意做的事情,收了钱后反而觉得是个负担,钱少就不愿意做。这是人性中很有意思的一个特点。
.
  人们往往有一个思维定势:有所得必有所失。既然赚到钱令人高兴,那赚钱的过程一定是难受的。既然取得好成绩是快乐的,那学习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同样的道理,既然旅游和打游戏并没有带给我们报酬,大家就本能地觉得这是享受的事情,还没开始做已经感觉到 很强的愉悦感。其实旅游和打游戏往往并没有我们事前设想的那么有趣。
.
  实际上,有所得未必有所失。如果我们在学习之前对学习没有偏见,我们有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且学得很好,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取得好成绩的愉悦。反之,如果在学习之前有了消极的想法,那么我们的学习过程一定比预想的还要煎熬,成绩也不会好。这与其说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不如说是胜者全得,败者全失。
.
(节选自本人所著《秘笈——北大奇人怪招》,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评论 29

发表

     学习是我的爱好
.
  我曾对学习的快乐深有体会,学习对于我完全不是负担,而是爱好。
.
  在高一寒假的时候,中央电视台来我们学校拍足球题材的青春偶像剧《绿茵小子》。我想在体验生活之余顺便挣点零花钱,就报名当了群众演员,扮演主角的同学和队友。
.
  这是一段挺好玩的经历,可以尝试到拍戏的感觉,还可以与明星合影和要签名。当然也有辛苦的时候,导演十分认真,许多片段要拍很多遍,我们就要在球场上反复跑来跑去。有个镜头是要集体嘲笑主角,但是我们这些跑龙套的人都没学过表演,演技太生硬,拍了无数次,大家笑到脸都快抽筋了才总算搞定。



  好在拍摄是有间隙的,同学们都累坏了,就赶紧趁机打扑克放松一下。他们也叫我打,我却从包里拿出了一本单词书,开始背单词。同学们看我居然在这个时候还能背单词,都惊呆了,纷纷“谴责”我:“吴业涛,你还有人性吗?这个时候还能背单词。”“学习仔,放我们这些凡人一条生路吧。”“好不容易有个假期,应该放松一下嘛。在寒假里背单词是犯法的你知道不。”
.
  其实在我看来,学习过程本身也可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打扑克很好玩,学习也可以有趣。
.
  但凡爱学习,认为学习过程很快乐的人,我还没见过成绩不好的。在我见过的众多高手中,学霸“三万”是最热爱学习的人之一。



2015/8/9 19:51:53

   念经
.
  我还曾经用量化激励的原则帮助自己“念经”。在高中时,我为了强化信念和磨炼意志,尝试过“念经”,就是写出一段鼓励自己的话,然后连续念1000遍。我当时写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我,吴业涛要尽全力获得年级第一。我心永往,水木清华。”
.
  我发现这段口诀太长,念完1000遍要将近5个小时,于是就分成两次,每次500遍。但这还是很难,因为反复念同一段话几百遍是特别枯燥乏味的事情。我刚念半小时就觉得非常无聊,快崩溃了。怎么办呢?我开始留意放在面前的表,准确统计出自己每念100遍口诀所要花费的时间,不断挑战自己的最快纪录,如此这般,这个“念经”的过程就比原来有意思多了。最终,我成功地将这口诀念了1000遍。
.
  【学生董丽:我以前折过1000个幸运星,每个幸运星里面都写着北大】
.
  我采用写“正”字的方式统计念的次数,每念一遍就写一笔,每念5遍,就写出一个“正”字,最终写出了200个“正”字。我写完第200个“正”字时,心里还是蛮有成就感的。父亲看见我写了那么多“正”字,觉得很奇怪,便问我:“阿涛,你写那么多‘正’字干吗?要练字应该写‘永’字呀。”
.
  我只是笑而不语,并没有告诉他原因。这种奇怪的事,我现在怕是干不出来了。一想到它,我就会很感谢当年那位痴狂地念着口诀的少年,那是我最喜欢的自己。
.
  我念了1000遍 “我心永往,水木清华”,最终却没去清华,倒也是一件遗憾的事。其实我的分数上清华是绰绰有余的。高考成绩刚出来没多久,清华的招生老师就打电话来我家争取我,希望我报清华。我一心只想学生物专业,可是当年生物专业的热门程度丝毫不逊色于经济金融,清华招生老师告诉我,高考成绩排名在我之前的人已经把清华生物专业报完了,我只能选其他专业。但是我却是铁了心非生物专业不报,于是就去了北大学生物。
.
  后来才知道高中生把理工科都当成一回事,所以学理科都想去清华。但实际上理科主要培养科研人员,工科更侧重培养工程师,二者差别很大。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中,清华吃了北大的工科,北大吞了清华的理科,所以清华工科强,北大理科强,来北大学生物倒也算是歪打正着。
.
  我提到念经这件事,只是想说明一下量化激励的确有效,能把最无聊的事情变得有趣,用在本来就可以有意思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更是没问题。至于念经到底有没有用?我也不知道。我好不容易念完以后,觉得太累,就直接去看电视了。单纯念口诀,效果难免有限。我后来找到了更好的强化信念方法,在本书后续章节中会有介绍。



2015/8/10 15:01:16

谢谢楼主



2015/8/11 1:18:10





2015/8/11 21:51:00

扔石子

五毛钱


不过就是

期望的变化
罢了


如果把墙扔掉



2015/8/12 9:07:55

扔石子
五毛钱

不过就是
期望的变化
罢了

如果
把墙扔掉
把石子扔掉



2015/8/12 20:51:24

说什么自由
说什么遵循本心
可笑


追求石子和墙
就是自由


追求五毛钱
胜于
石子和墙
就不是自由?



2015/8/13 18:47:48

好吧
石子 墙
不用追求了



2015/8/14 8:10:52

看得停不下来



2015/8/15 0:52:56
上一页1/3 下一页>
29
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