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助热线
  • 信息中心
  • 校园栏目
  • 校园杂谈
  • 活力青春
  • 站务大厅
中国人民大学论坛 >> 资料共享 >> 浏览帖子 左侧栏√
第一章:论“经济”; 四,虚拟经济与通货膨胀: 五、【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浏览:2311  回复:0
13360500701 2021/12/2 21:43:56 编辑 1 楼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蔽性,并且简便易行。
通货: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对现实流通中一切流通手段的总称。它既包括硬币和纸币,也包括支票、债券、信用卡等信用工具。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它们和纸币一样也在市面上流通。
通货膨胀:它是指货币流通中出现的这样一种情况:投入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流通实际需要的数量,以致引起货币贬值。
以上论述的《通货膨胀》的观点;只是通货膨胀的表面现象:没有接触到通货膨胀的根本因素:
通货:1、果腹(材、米、油、盐.......),2、褁身(鞋、帽、衣、袜)等,3、日用品(锅碗瓢盆、肥皂牙膏、纸张毛巾、“洋火”电磁......)。不可或缺的生活物质。虚拟经济体系;掌握了“金银”货币:可他们不直接生产“物质”。而物质的价格是受物质“产地”控制。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是“虚拟”经济的必然规律。
公元1世纪:一个计量单位的小麦的价格为6个‘德拉克马’,334年后涨到200万个德拉克马。据说:运送至罗马的丝绸更是不断涨价。罗马人咽不下这口气,又一发动了“与萨珊波斯”连年大战。
中华五千年(男耕女织)文明史:整个封建社会,从来就没发生过“通货膨胀”。因为;中华自古以“稷、丝、茶”为主体,“陶、漆、酒”等等!都是循环生产永不停息,任何时候都能“自产自给”实体经济体系;所以“通货膨胀”跟中华无缘!就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银子”被洗劫一空;中国人还是能“自产自给”维持着基本生活。而欧洲的发展正好相反:他们一切物质都是靠“殖民地供应”(掠夺或购买)。所以他们必须储备足够的“金钱”。从抢劫或挖掘“重金属”到“金融”市场:都是暴发式的“资本”积累:可他们却忽视了不可或缺的“通货”生产制造:所以“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随时都会发生。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全盘照搬西方民主体制。中国是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的极少数“资本家”还是由地主阶级升华出来了。所以根本没有“民主体制”经济基础。到了蒋介石打内战时期:而1947~1948年,国民党统治区发生过严重的“通货膨胀”最主要因素:国统区在没有物质基础而大量印制货币所导致“通货膨胀”。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世界最贫穷革命组织:共产党一直是囊中羞涩。而毛泽东:一手抓武装斗争,一手搞土地改革,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精神等!是共产党战胜一切的“法宝”。
淮海战役:明面是中共60万对国军80万:而国军中还10几万后勤保障“非战斗人员”。并且国军的物质供应基本上是摊派、征购或购买。所以国军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实力。而共军60万军队背后有100多万后勤保障大军。国军焉能不败。这就是最有说服力的“虚拟”与“实体”的战例。
一些经济学家:将物质正常长价与通货膨胀混为一谈;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农副产品,特别是粮食经过多次价格上调:这都是根据中国的GDP增长率,而调整农副产品价格,而且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进行的可控范围内的调价。这跟资本主义市场“虚拟”经济的“通货膨胀”有着本质的区别。
五、【亚当·斯密】与《国富论》
《国富论》对于中国的学者来说熟得不能再熟了。西方人评价:《国富论》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 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著作书之一。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
对《国富论》评价真的名符其实吗?首先来研究一下【亚当·斯密】生活年代和轨迹。18世纪初出生苏格兰的“亚当”一生只离开“苏格兰”再次,一次是“牛津大学”6年,法国4年。但是终生没有离开过校园。所以“亚当”思想理论非常丰富:了解社会实际却极其有限,对西欧以外的世界只能从书本里获得片面之词,虽然欧洲的殖民地以遍布美、亚、非洲。可“亚当”从未出过西欧殖民主义中心圈,对殖民地世界只能“道听途说”。18世纪是亚当生活年代,中国正是(乾龙)盛世:可“亚当”和他的导师们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马可波罗游记》印象中。可以说【亚当·斯密】井底之蛙一点都不过分。
《国富论》产生的背景。在工业革命前夕:欧洲重商主义以成为主流,欧洲各国的殖民地以从美洲大陆扩散到了亚非大陆。海上运输国际贸易以达到顶峰:所以当时欧洲最发达的“手工业”产业链是“造船”,所以造船用的“钉子”需求量非常巨大,所以打造“钉子”成为“铁匠”手工业者,创造财富主要来源。但是手工打造“钉子”必须精细分工合作,才能完成产量。才能获得最大的财富。这也成为了《国富论》中“分工”论主题内容。其次是“纺织”业,
武汉有条汉正街曾是中国十大小商品市场之一。当时 流传一句口号:要致富先卖布。姜子牙:振兴齐国经济也是从纺织业开始的。在手工时代纺织业是经济效益最高行当(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实就是纺织工业革命)。
造船、纺织是18世纪西欧两大支柱产业。《国富论》也只是围绕这两大产业来作文章。18世纪虽然法国和英格兰的农业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根本不被重视。【亚当·斯密】和当时政介,学术介只关注“面包”生产,根本没人关注“面包”的原材料怎么来的。“亚当”只知道“羊毛”纺织产生和织成布过程,对棉、麻和丝来源一无所知:《国富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农业基本版块。经济的起源来自农业实体,而整个欧洲又是农业最薄弱环节。所以包括《国富论》在内的欧洲所有的经济理论都是虚拟经济理论。都是上不得正席的理论。
  欧洲人为什么那么崇拜《国富论》呢?因为:欧洲人在黑暗社会里(公元5世纪~15世纪)走的时间太长了。17世纪才走出黑暗初见旭光:当时中东,北非农业经济形式也比较先进。而中国经济发展更是达到巅峰。所以才走出黑暗的西欧人,太须要有人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国富论》的出现,为欧洲发展点亮了一展“明灯”。但是这展明灯很快就被埋没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沙滩上了。
而鸦片战争后(1842年)中国同样进入了最黑暗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越斗争冲破黑暗迎来了“旭光”。可是留给新中国的是一百多年的战争创伤,是绝大部分是文盲或半文盲的四万万同胞;更重要是“美苏”两大霸权对中国近30年严密封锁。而二战结束后欧美和日本经济发展让中国人仰望不及的高度。所以中国太须要西方先进理念和科学技术;所以改革开放;国人拼命的“吸收、引进”先进的理论和技术。当代的中国不论是经济理论还是实际动作,全部都是西方刻板复印过来的;形成了(外国有的中国不仅一定要有,而且努力去超越它,而欧美没有的中国一定不会有;因为别人没有的国人就找不善“北”了,就失去了发展的方向和动力)。再加上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以形成的“凡是”主义思想以进入国人的骨髓:所以西方人的崇拜,也就是当代中国学者的崇拜而且有过犹不及。
请看 国人对《国富论》的评价:
“劳动创造了一切财富”,“只有自由的市场竞争才能促进财富创造等观点,使得中世纪的欧洲摆脱了保守落后,让人类社会从此进入了全球贸易互通有无,开放进取的新时代。他提出 的看不见的手”已成为“自由市场竞争”的代名词,时至今日依然是很多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同时【亚当·斯密】也在书中提出了完整的现代经济学体系,因此《国富论》无愧为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这就是中国权威学者对《国富论》最盲目评价:完全将18世纪西欧纯粹“手工业”经济模式跟现代全球(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经济发展形式混为一谈;不是张冠李戴,就驴唇不对马嘴的评说。
表情

帮助文档 举报投诉 隐私条款 认证会员 联系我们
© 2012-2021 www.rucbbs.cn Processed in 0.13 second(s)